首页 资讯 正文

实干点亮“明星村”振兴路——记贵州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王培欢

体育正文 192 0

实干点亮“明星村”振兴路——记贵州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王培欢

实干点亮“明星村”振兴路——记贵州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王培欢

“离私利远了(le),离群众就近了”。翻看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驻村工作队员王培欢的驻村日记,首页这句朴实的话(dehuà),是他扎根基层最好的证明(zhèngmíng)。 2023年(nián)5月,王培欢初到大屯村,就开启(kāiqǐ)了他的“沉浸式调研”。白天走访村干部,晚上串户聊家常……短短三个月,他与2000余名党员群众沟通交流,足迹遍布(biànbù)村里的每一寸土地(dì)。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情民意。 “这么好的村子,不(bù)宣传太可惜!”王培欢发现,拥有全国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五批全省乡村(xiāngcūn)旅游(lǚyóu)重点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全省体育旅游示范点、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村等多项称号的大屯(dàtún)村,其发展经验却鲜为人知。 凭借党校教师的专业敏感,王培欢系统性(xìtǒngxìng)地整理出《大屯经验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将大屯村的发展案例引入党校课堂。不仅如此,他还以长远(chángyuǎn)眼光积极对接各方(gèfāng)资源,成功(chénggōng)将大屯村打造成为各级党校的现场教学基地。 如今,这里每年(měinián)接待参观学习2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带来近(jìn)50万元收入。 随着“大屯经验”声名远播,吸引(xīyǐn)了众多外出务工的(de)游子返乡创业,村民李光祥(lǐguāngxiáng)就是其中一位。“看到家乡变样,我决定(juédìng)回来创业,也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他放下了在东南亚经营多年的中药材生意,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了大屯村。 不过,回来到底(dàodǐ)干什么,李光祥没有(méiyǒu)清晰的思路。王培欢了解到情况后,多次跑到李光祥家里,与他详细交流村里(cūnlǐ)的产业(chǎnyè)现状、资源优势,特别提到2022年建成的微生物菌剂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贵州)研究中心这一“技术宝库”。 “既然有现成的技术支持,那咱们(zánmen)就搞有机(yǒujī)农业!”在王培欢的牵线搭桥下,李光祥与贵州大学科研团队达成合作(hézuò),流转近2000亩土地种植有机蔬菜瓜果和中药材,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如今,大屯村已有大米、稻花鸭等13个农产品获得(huòdé)有机认证(rènzhèng),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就业,李光祥也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这种“科级小院+村级合作社+致富带头人 +种植户”的(de)(de)发展模式,集中了资金、土地、人力,很快让(ràng)大屯村的种植业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种植业发展起来,养殖也不能落后。”王培欢(wángpéihuān)和村委干部想在饮食文化上做文章,便发动(fādòng)村里退下来的老干部开展灰鹅代养。 “平坝的鹅肉火锅远近闻名,鹅肉需求量很大,再加上村里的有机(yǒujī)生态农业基础,养(yǎng)出来的鹅肉质好,不愁没销路”。王培欢把(bǎ)目光投在了养鹅上。 自此,大屯村构建了“有机水稻、蔬菜→秸秆饲料→鸡、鸭、鹅→微生物(wēishēngwù)有机肥”的(de)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了零农药、零化肥(huàféi)、零污染、零废弃、零排放的“五零同步”,探索(tànsuǒ)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2024年,大屯村的有机农业产值达260余万元。 “明年我们还想扩大规模,带动(dàidòng)周边其他村寨(cūnzhài)发展集中连片有机农业,促进共同富裕。”说到未来的产业规划,王培欢信心十足。 贵州日报天眼(tiānyǎn)新闻记者 沈长志
实干点亮“明星村”振兴路——记贵州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王培欢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